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

win10問題


字型

無法安裝字型

文鼎大部份無法安裝。(好像?)
文鼎中隸無法安裝

可安裝字型

華康2002一般都OK

文鼎目前只成功安裝中粗隸特毛楷

win10可安裝文鼎中粗隸
可是在word內看到的字型名稱為"文鼎中"
在word用"文鼎中粗隸"找不到符合條件字型
字型名稱不完整


word2016 問題


問題

避頭尾計算不同
    段末
    並列
注音格式(部份解決, 2020/06/15)
華康注音體PDF顯示空白
插入標號
樣式名稱無法輸入中文(已解決, 2020/06/15)
標點符號表輸入表
頁碼方向
書眉參照
尋找全部(已解決,操作方式和以前不同。)

避頭尾計算不同

段末計算不同

2002和2016避頭尾計算不同。
"者」。" 2002/2003會在此處多一行,造成多一頁。
狀況:段末兩個標點符號"」。" 

2016在p119L11
參考檔案:18K_菩薩戒修學法要_20180722A.doc

2002 避頭尾多一行


2016

並列計算不同

狀況

2007和2002/2003並列所看到佔據空間不同。
會影響版面
(缺示意圖)

處理

"不壓縮標點符號" 可以兩個版本空間配置相同。

中文印刷樣式

不壓縮標點


注音格式

不出現預設注音(已解決)

word2016 進入注音格式,不會出現預設讀音(word2003有)。
     2019/08/28 突然有注音
有安裝注音輸入法
但簡体字有注音

好像和word及win版本都有關係

XP+word2003 預設讀音

2016注音格式 沒有預設讀音

簡体字會出現預設注音

word2016 出現預設注音



顯示格式有些問題

不好看
win10+word2016
4聲符較小問題仍在(win7就有了)
注:右側垂線時(圖例第一, 三行),2, 4聲看起來互換了!

注音格式 顯示不佳

華康注音體PDF顯示空白

華康注音體使用在 word 2016, 2019 + win10 轉換為PDF時,顯示為空白。
同檔在 word 2002 + win10 轉換為PDF時,可正常顯示。

暫時解:到 word 2002 + win10 列印 PDF

插入標號

word 2016 + win10 問題
word "插入標號" 有時會出現英文的標號如圖的 "figure",而不是中文的"圖表"。無法自動接續已有的序數。"figure 1"而不是"圖表 8"
如圖為 figure 1,而不是 圖表8。
重新開檔後"圖表"

和所在或所選的字元是中文或英數有關

插入標號 不正常

插入標號 正常


樣式名稱無法輸入中文(已解決)

情況

建立樣式無法輸入中文
微軟倉頡無論在中文或英文模式,輸入都是英文。
→關閉檔案再開啟就可以了。

可以使用中文,但要用複製貼上處理

疑點

因為輸入法所致?

測試

1.關閉word,重新開啟後,可以使用中文名稱。


標點符號表

沒有如2002/2003標點符號表
網路上有一些解法可是覺得不好用
利用輸入法快速鍵組合

2002/2003標點符號表

書眉參照有問題

註腳轉為章節附註(章註或文件註)時,StyleRef參照錯誤。
參照處出現文字錯誤或空白。
word2002可以正常顯示。


章註書眉錯誤(參照錯誤及空白)


書眉參照只能空白





直排頁碼方向不對

word2016用「亞洲文字旋轉270」排版時,書眉的頁碼方向無法轉到正確的方向。

頁首/頁尾頁碼方向問題
目前收到回覆
正常
2002,2007,2010

不正常
2016,2019
安卓 MS word App


2016 直排頁碼方向



尋找全部(已解決)

要將找到的全部符合規則複製/貼上至它處
按"尋找" (而不是"全部醒目提示")
同以前版本步驟,複製/貼上。

**利用尋找標示的全部醒目提示無法複製貼上至它處

尋找全部


尋找/全部醒目提示

其他處理

將目標字詞尋找/取代為目標字元樣式
再以"選取全部"目標字元樣式
注:要記得不要存檔或以另存新檔再處理


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

中英排版差別


要注意網頁和文字書是有差別!

轉載自
   http://b-oo-k.net/blog/blog.php/2003/45  (已封存)
   編輯力是啥 2003/1231 by oc


中英排版差別,差在哪裡?論版面,大家都印在紙上,紙張有大有小,有厚有薄,有銅板有模造,中外差別不大。論印刷,輪轉機、張頁機、四色機、六色機,台灣印刷工業絕對跟得上世界潮流。除了直排、橫排以外,所有的差別全都是因為字形而起的。中文是方塊字,英文是羅馬字母。

好,字形有差,那差的又是什麼?答案是:字高與字寬。

中文印刷字是方塊字,字高與字寬都是固定的。羅馬字就不同,羅馬字母的字高是有結構的,有上升部位、下沉部位和本體部位(ascender、descender、body)。

上升字例如b、i、t,下沉字例如p、y、g,不上也不下的,例如e、m、x。把這些字排在一起,bitemxpyg,就可以看出奧妙所在,以本段內文為例,中文英文的字級大小是一樣的,可是視覺上你會覺得英文比較小。因為大部分英文字母只有本體部位,但卻必須為少數的上升字或下沉字保留空間。

漢字儘管也有筆畫少的字,但是我們會盡可能讓筆畫在方塊中伸展。「一」只能左右伸展,到「二、三」我們就讓它幾乎占滿整個方塊空間了。

這個情況的效果,除了同字級的英文看來比中文小之外,還有第二個效果,同樣的行間設定,英文行間看起來就是比中文寬。因此適合英文閱讀的行間,直接排上中文,你讀起來是很辛苦的。

(網路世界因為是英文原生的環境,如果你逛中文網站看到密密麻麻沒有行間的頁面,你就可以知道此網設計者對中文排版是欠學。)

最著名的例子,我以前提過,就是微軟的電子郵件軟體「 Outlook Express」。寫電子郵件,除非你會編寫HTML程式碼,不然你在程式裡是找不到指令讓你調整行間的。程式預設的行間對英文閱讀很舒服,微軟的中文化人員卻沒想到,那對閱讀中文可是殘酷的處罰。

中英排版,行間不能直接套用,這是第一個不同。第二個不同出現在短欄英文的對齊格式上。

標準的文字書版面,中英文主流對齊方式都是齊行(或稱齊頭尾)。不消說,這個方式對閱讀最有利,雖然看起來似乎比較呆,比較沒「設計」。

但隨著行長縮短,例如分欄的版面,中英文的對齊方式就有了分別。行長短到某個程度,英文傾向採用齊左方式排列(右邊不齊),中文仍然維持齊行。

為什麼呢?原因出在英文字的長短不一。英文要做齊行,常常需要強迫拉散(或壓縮)字間,行長夠長的話,容納的字多,每個字間變形的程度就比較小,讀起來不會太礙眼。

等到行長越來越短,字間變形的程度就會急劇上升,傳統的解決方法是切分音節,行尾排不下的那個字,照音節切成兩半,讓字間仍然維持合理距離。但這樣必須付出單字閱讀困難的代價。行長越短,需要動用切分音節的情況就越多,最後,齊左編排的易讀性就會勝出。

中文因為單字的寬度固定,因此只要你的行長是字寬(或字高)的整數倍,你就會得到標準字間的齊行排列(例外情況是避頭點時,程式會自動壓縮或拉開字間。若在老派編輯手中,一定是刪字以避頭點,絕不容電腦亂動字間的)。

中文沒有英文短欄的困擾,這是第二個不同。這點有什麼了不起嗎?在實際的排版上至少有兩點很要緊,一是中文的行長(或橫排時的行寬),應該設為內文字的整數倍,這樣你做齊行設定時,才不會出現被電腦拉散的字間。鬆散的中文字間(如此例),比正常字間讀起來是辛苦得多。

第二是中文齊左比英文難看。英文字,字字不等寬,英文的齊左,視覺上,右邊是錯落有致的不規則曲線。中文則不行。中文齊左的效果是右邊是難看的缺一字或缺半字,你想錯落有致?行,請自己手動斷行。從效率和閱讀上來說,實在都不像是聰明人該幹的事。

(後記:那本報為何不設定齊行排版呢?赫,你可問到我的痛腳了。HTML實在很難纏,我明明設了同樣字級的內文,在不同電腦或不同瀏覽器就是會顯現不同的大小,為單一版面做好的設定,在其他地方根本就不對盤。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,在文字上追求可讀,而無法像編書那樣講究排版效果了。)